2020.07
香港境内共有二百多个离岛,当中以大屿山面积最广,占地约147平方公里。岛上主要有连绵不断的群山,包括着名的凤凰山及大东山,亦有几近全天然的漫长海岸线。大屿山地貌独特,加上其邻近水域提供了多样化的自然生境,例如林地、灌木林、草地、河溪和淡水沼泽等。岛上高地是本地少数仍有原始森林复盖的地点之一。大屿山拥有多元的自然生境,富于生物多样性,并孕育出多种稀有的原生植物,以及具保育价值的动物物种。
卢氏小树蛙于1952年首次在南丫岛发现,为本地原生物种;体长仅约1.5厘米,为本地所录得体型最小的蛙类动物。卢氏小树蛙栖息于茂林地面的湿润落叶中,极需暂存水池交配繁殖。小树蛙背部呈浅棕色,并有独特的 「 >< 」型深色斑纹,为其提供良好保护色。其自然群落分布状况非常有限,只曾于大屿山、南丫岛、蒲台岛及赤鱲角发现。为保育小树蛙,有关方面于1990年代顺利落实迁地保育计划,使其免受赤鱲角国际机场发展计划影响;现时,小树蛙的自然群落分布已属稳定。然而,小树蛙仍易受多项因素威胁,并为本地三种受 《野生动物保护条例》(第170章) 保护的两栖类动物之一。
马蹄蟹为古老的动物群落,其最早的化石纪录可追溯至四亿七千五百万年前,因而经常被视为「活化石」。全球现存四个马蹄蟹品种,当中两种可于香港境内找到,即中华鲎及圆尾鲎。马蹄蟹一般在幼年时栖息于潮间带生境,成年后才离开海岸,转往海洋生活。大屿山海岸线漫长,为幼年马蹄蟹提供了数个理想地点,包括䃟头及水口,可作重要的繁殖及育幼场地。然而,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情况相若,香港马蹄蟹的数目正急降;其生境遭不断骚扰及破坏,加上不同的人为活动,令其存活备受威胁。
毛叶杜鹃为本港最珍贵的原生杜鹃之一。目前,本种已列入香港稀有及珍贵植物,并受《林务规例》 (第96章附例) 保护。本种长有白色或玫瑰色的花卉,因此深具观赏价值。新洲位处北大屿山海岸,于1999年获指定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,因该处长有本港已知规模最大的毛叶杜鹃群落,并于春天在高灌木丛中盛放。